2011年6月2日星期四

手機致癌[圖+影]

手機致癌[圖+影]


手機致癌

手機致癌
手機輻射對人體是否有害一直備受爭議,世界衛生組織(WHO)轄下的國際癌症研究中心(IARC)首次將手機輻射列為「可能致癌」類別(possibly carcinogenic to humans),同級別的還有咖啡、汽車廢氣和最近引起「台食恐慌」的塑化劑。但世衛強調,現階段的研究不足以證明使用手機會直接致癌,需要更多研究才能確定。

本港電子工程及醫學專家均認為,世衛將手機輻射列為「可能致癌」類別決定恰當,認為有警示作用,長期使用手機會增加患癌風險,專家亦建議如非必要,應減少使用手機的時間。

專家認同﹕有警示作用
世衛雖然將手機輻射列作致癌風險較低類別,惟特別提到2004年科學界完成的一項研究,指若連續10年,平均每天使用手機30分鐘,罹患神經膠質瘤(glioma,腦瘤的一種)的風險會增加40%。但工作組說,目前還沒有足夠的研究得出使用手機與其他癌症之間關聯的結論。

世衛國際癌症研究中心於上月24至31日成立專家工作組,雲集14個國家的31名科學家,在法國里昂評估了大量資料,包括暴露在射頻電磁場環境中的數據、人類癌症研究、動物癌症實驗研究等,認為基於現有的有限數據,足以支持將手機輻射列為「可能致癌」類別。

與塑化劑咖啡同級
國際癌症研究中心將致癌風險分為5級,由最危險的「令人致癌」至「很可能不會令人致癌」,5個組別共有941個項目,手機輻射被列為2B級「可能致癌」類別,與殺蟲劑DDT、咖啡、汽油引擎排放廢氣同級。

港學者﹕天線藏機內減輻射
港大電機電子工程學系副教授張星煒估計,世衛僅將手機輻射列入風險較低的致癌類別,除了證據不足,亦希望提醒消費者,在不必要的情况應減少使用手機時間。他說,手機於1994年正式推出至今不足20年,科技上不斷改良,目前手機的輻射量已大幅減少,「最初推出的手機,天線外露,輻射360度擴散,對人體影響較大;近年的手機將天線藏在電話背面,大大減低輻射量」。至於很受港人歡迎的iPhone4,天線位於電話下方,使用電話時,口部接收的輻射較多,與一般手機不同。

本港電訊管理局表示,該局於2003年採納國際手機輻射標準,所有在本港出售的手機均符合標準,上限不能超過每公斤2瓦特。該局網頁顯示,至昨日獲檢定並符合輻射安全標準的手機共有1331部,全部不超標,當中輻射量最高是Sony Ericsson的T650i,輻射量達1.8瓦特。該局表示一直關注不同機構公布的輻射研究結果,又鼓勵消費者選購附有輻射檢定標籤的手機產品。

電管局﹕港售手機輻射全達標
電訊業界則質疑世衛的結論,位於美國華盛頓的無線通信工業國際協會發表聲明稱,世衛今次沒做新研究,只評估了一些已發表的研究,又質疑證據不足。美國聯邦電信委員會、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(FDA)均指出,目前沒有科學證據證明使用手機可能導致癌症和其他疾病。

世衛今次的詳細報告,將會刊登在下期出版的刺針腫瘤醫學期刊(Lancet Oncology)。

手機致癌
引用自:世衛﹕手機輻射可致腦癌

手機致癌 影片
影片:世衛警告手機煲粥可致癌


影片:世衛首度承認 手機恐致癌-民視新聞

網誌封存